11月23日,2021年武漢市人工增殖放流活動在武漢漁政碼頭舉行。這是武漢市自長江開啟十年禁捕之后的首次大規模增殖放流活動,18.2萬尾國家二類保護動物胭脂魚歡快地游進長江。
武漢水產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丁運敏介紹,此次集中放流的胭脂魚體長在5-10cm之間,其中既有今年孵化的魚苗,也有2年生中等魚。為確保增殖流放魚苗的存活率,在從漁場向長江放流點轉運過程中,采用先進的氧氣包存放的方式:“我們存活率預計比較高,98%以上,魚苗的體質規格比較好,早上4點就起床了,就是為了做好這次活動。”
丁運敏介紹,胭脂魚是吸口鯉科里最漂亮的魚,有“亞洲美人魚”的美稱,為積極促進長江種質基因庫的修復,今年專門選擇流放胭脂魚:“因為美人魚是長江水系的,它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,它是中國所特有的,放這個魚對長江水產種質基因的保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。這個魚它自然繁殖的存活率不高,我們通過人工的方式、它的存活率比較高。禁捕的目的是為了保護,保護的就是種質基因庫、物種多樣性。我們投放胭脂魚就是一個保護的具體舉措。”
有2千萬粉絲的網紅垂釣達人鄧剛也來到活動現場,他用自己釣魚的親身體會跟釣魚愛好者交流,漁業資源變好了,魚多了,釣魚才有前景。“魚釣得太多了回去,家里還不開心。你想想,家里老婆上班回來也累了,你也累了,幾十斤魚處理起來也挺辛苦。實際上也吃不完,帶一兩條魚回去其他的都放流,這樣對你個人也好,對整個水域資源也好都是一個好處。”
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“修復長江生態環境,共抓大保護,不搞大開發”指示精神,武漢市連續多年實施長江、漢江增殖放流計劃。增殖放流,就是將人工繁殖、養殖或捕撈天然苗種在人工條件下培育后,釋放到漁業資源出現衰退的天然水域中,使其自然種群得以恢復,是恢復長江生態最有效的手段之一。據不完全統計,自2006年以來,武漢市已開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動90余次,投放各種魚類苗種4.8億尾。
自去年武漢市啟動長江十年禁捕以來,長江武漢段水質明顯改善,多年未見的“水中大熊貓”江豚也成群結隊重現江域。
轉載自:今日頭條